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科技支农实践,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升级,性吧 “羚动柿野——赴富平科技支农服务队”于近日赴陕西省富平县,围绕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与柿子深加工产业开展为期数日的调研与交流。
奶山羊与柿子:富平的“双名片”
富平被誉为“奶山羊之乡”和“中国羊乳之都”,在全国享有盛名。截至当前,富平县奶山羊存栏量达82万只,年羊乳产量为23万吨。当地已建成4个奶山羊产业示范园区,拥有规模在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共600个,还培育了2个养殖规模达10万只的养殖大镇。富平县在中国奶山羊养殖基地25强中位居首位,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带动了3万余户奶山羊养殖户,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20亿元。
富平奶山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奶山羊产业一直是富平县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众多企业紧抓陕西省“打造千亿元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战略机遇,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奶山羊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抢占羊奶行业的制高点,致力于打造我国高品质羊乳产业的新高地。实践队伍此次来到富平,不仅是一次深入畜牧生产一线的绝佳机会,更是一次与企业交流合作、探索创新发展的珍贵契机。
富平县的柿子种植以农户为主要力量,种植面积广阔,品种多样。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富平县的柿子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经过精细加工,柿子被制成香甜可口的柿饼,成为富平县柿子产业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富平县还开发了多种柿子衍生产品,例如柿子酒、柿子醋等。这些柿子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同时也有部分产品远销海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富平县的柿子产品也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
富平尖柿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得知,富平县种植富平尖柿3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11万亩,年产鲜柿子超过20万吨,加工柿子5万吨,产业产值高达32亿多元。柿子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渠道。全县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柿子生产迈向更高水平,成功打造了包括富平永辉在内的100多家柿子新型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不仅生产传统的柿饼,还开发了柿子醋、柿子醋饮料、柿叶茶、柿子酒、柿子化妆品等一系列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柿子产业链。
走进农户:培训交流助力科学养殖
富平奶山羊毛短色白、通体修长,是名副其实的“美羊羊”。不过,它还有个接地气的称呼——“贫农的奶牛”。这种羊体型小巧、食量不大、繁殖迅速、奶质优良,对养殖场地和饲料要求不高,几乎不与人争食,养殖成本低且收益稳定,非常适合农户小规模养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优选产业。实践队伍首先深入当地家庭养殖户,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养殖管理经验,详细了解饲喂方式、疾病防治与市场销售等环节面临的实际问题。
实践团队通过开展高效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向50家农户代表传授了科学养殖和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助力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姚军虎教授以“基于挖掘营养生理潜力的牛羊饲料高效利用技术”为主题,从畜禽饲料转化效率的差异入手,对比分析了肉牛、奶山羊、奶牛与家禽、生猪的生产效率数据,生动展示了提升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的必要性和潜在空间。针对瘤胃消化代谢的独特性,他深入讲解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转化规律,并指出“日粮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是影响牛羊健康和养殖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他结合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等实际案例,着重强调了物理有效纤维(peNDF)与瘤胃可降解淀粉(RDS)平衡(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 CBI)对于维护瘤胃健康的重要性。
姚军虎教授开展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
向忠家庭农场是富平奶山羊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位于富平县流曲镇双杨村的这家农场,由当地颇有名气的大学生“羊倌”向斌打理。2012年,向斌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奶山羊养殖行业。在8年的时间里,他将最初的几十只羊发展到如今的200只,把奶山羊养殖打造成了日产鲜羊奶500公斤、年利润突破20万元的兴旺产业。
实践队参观向忠家庭农场
实践队伍走进向斌家的羊舍,近200只奶山羊瞬时活跃了起来,各种羊舍管理分明,远不输专业的养殖牧场。我们从向斌那了解到,最开始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在村子里一直不是很景气。“就比如说最基础的问题,技术人员来问:‘羊有几个胃’,许多农户的答案都五花八门,”向斌在谈到帮助村民解决养殖困难时感触很深,“后来经过大家多次的培训指导,才把大家的一些错误观念改正过来。”。即便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羊倌”向斌,在创业初期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从一开始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到后来的政府帮扶、校企扶持,都离不开向斌对初心的坚持。在采访的最后,向斌提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畜牧人将是大有可为的。”
参观企业:学习现代化养殖与加工模式
“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高品质的富平羊奶,离不开企业的守正创新。在澳尼克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现代化奶山羊养殖基地与乳制品加工车间,系统学习了标准化生产流程。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实践队对奶山羊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和乳品产业链延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探讨了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方式。
实践队参观澳尼克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羊舍
在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有限公司,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羊奶酪及羊乳清粉生产线,该举措打破了国产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对进口羊乳清粉的依赖。红星美羚坚持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形成“适度规模养殖、集中机械化挤奶、冷链贮运、奶款直付奶农”的红星模式。“原来羊奶有膻味儿,但现在通过闪蒸脱膻工艺,把羊奶的膻味儿除掉了,羊奶产业在不断地升级。”讲解员如此说到,通过实地参观羊奶制品的加工车间,实践队员们对羊奶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流程有了直观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也认识到从奶源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企业的匠心与责任。
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参观加工车间
科技支撑:走进“科技小院”
提高平均单产是奶畜养殖业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无论是通过精准的营养调控,还是优良品种的遗传繁育,这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富平县奶山羊科技小院积极打造良种“芯片”,建成2个育种研发中心、创建3个省级核心育种场、建成1个标准化种公羊站和20个人工配种站,并引进新西兰、澳大利亚优质种羊,初步构建奶山羊良种体系架构。
经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养殖设施落后从产业链上游制约了羊乳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多家企业已经总结出奶山羊健康养殖标准流程,提出了“生产经营规模化、羊场建设科学化、设施设备现代化、饲养品种优良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等“九化标准”,引进推广自动恒温饮水、自动消毒、干湿分离清粪、TMR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带动全县奶山羊规模化养殖水平大幅跃升。
调研期间,服务队还走进高繁母猪精准营养研究中心(科技小院)、富平县裕盛源羊业有限公司(科技小院)、富平县锦川优蛋养殖场及刘集奶山羊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当地依托科技小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回信中写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富平县坚持市场导向、工业思维、品牌战略,推动奶山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构建起以奶山羊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形成农民增收、企业盈利、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作为畜牧学子,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到乡村畜牧产业的发展中去。
深入座谈:政府与高校共谋发展
在富平县畜牧发展中心,服务队与政府相关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双方围绕富平奶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以及未来提升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科研力量的引入,将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座谈会现场
柿子产业:从加工到品牌建设
近年来,富平县凭借其“柿子之乡”的美誉,始终将产业兴县作为核心战略,将柿子产业确立为“一县一策”的首要产业。围绕着构建“百亿级柿子产业发展强县”以及“国家级柿子产业中心”的宏伟目标,富平县秉持“以质量为根基,以品牌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思路,持续在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完善以及产业业态创新等方面发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富平县柿子全产业链价值的稳步增长,更使柿子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柿子产业调研环节,实践队走访了洋阳柿饼合作社及富赐源柿饼合作社。队员们实地参观柿饼加工车间,调研企业在产品质量把控、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服务队通过开展助农直播活动,推介富平柿饼产品,帮助合作社和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影响力。
负责人向队员介绍柿子特色产品
柿子作为富平人世代传承的家乡记忆,其文化内涵已深度融入群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企业创新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柿文化”融合,打造出“柿子红了”这一喜庆的IP,也寓意着富平的柿子产业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富平好礼” 已成为其年货清单中的必备选项。在企业展柜,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公司组织专业团队精心甄选优质柿饼、琼锅糖、羊奶片等特色产品,每件都是以柿蒂纹为核心元素,辅以寓意吉祥如意的内外包装设计,推出了 “好柿成双”“柿柿如意” “万柿家核兴”等特色新品礼盒,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富有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礼品选择。
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调研,服务队不仅全面掌握了富平奶山羊与柿子两大产业的发展链条与实际需求,也为未来高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助力富平实现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此次“羚动柿野”调研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实践,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