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学时平均志愿率12.5%到毕业时升学率69.1%,从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到发表SCI论文、签约知名企业,从学生不理解、家长不认可到学生热爱、家长满意,这巨大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2013年11月,动科性吧 针对2013级学生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导师关注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学业生涯、培养科研兴趣、申报科创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引导继续深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性吧 师生经过四年的共同努力再次创造动科新记录,用优异成绩诠释“畜德自牧,富饶天下”的动科文化,用实际行动揭示“动科”现象背后的精彩故事。
坚定专业思想,强化立德树人
新生入学初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甚至因为专业调剂而负面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态涣散。针对学生第一志愿率低、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状,性吧 启动新生学业导师工作,性吧 共有73名教师通过开放实验室,观摩研究生讨论、导师见面会等形式,或借助QQ、电话及邮件等渠道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做好学业规划。通过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2013级优秀学生转专业比率显著下降,转专业学生中班级排名前5的学生从2012级的21人减少为2013级的10人,并且各班级排名前2名的学生均没有转出,学业导师制度对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业导师把思想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夯实专业基础,建设优良学风
大学二年级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时期,能够积极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一些课程由于专业性太强、知识难度较大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甚至屡受挫败。学业导师根据学生实际困难对症下药,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实际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并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的兴趣,学业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深刻理解专业知识。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中,动科性吧 立项36项,比去年增长112%;2013级学生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59.7%,比上一级增长8%;重点课程挂科率也同比减少。优良的院风班风舍风带动学风,使广大学子身在其中,深受感染,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挖掘个性特长、明确发展方向
大学三年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学们对自身未来没有合理的定位和明确的规划。学业导师结合个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性格、专业学习等多方面因素,深入了解自己并进行准确定位。学业导师针对科研型学生着力培养其科学思考、科学分析、科学研究的能力,针对应用型学生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锻炼于实践、成长于生产,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参加寒暑假顶岗实习、职场初体验等实践活动。2016年暑期,2013级考研保研意向同学积极申报并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性吧 、浙江大学等27所科研院校暑期夏令营活动,累积参加人次达100余次;78名就业意向同学与14家行业知名企业达成暑期顶岗实习合作协议,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
引导继续深造、帮助就业创业
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有的学生在学术道路中不断探索,有的学生出国深造开拓视野,有的学生在企业生产中提升技能,有的学生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选择自主创业。学业导师根据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档案,针对性给予帮助和建议,对于科研型学生,学业导师在日常实验操作、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毕业设计实施等环节针对性引导其继续深造。2013级3名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3名学生保研,111名学生考研,4名学生出国深造,共有168名本科生升学,占全体毕业生总数的69.1%。同时,学业导师利用个人专业资源和人脉,为学生介绍行业优秀企业,先后推荐学生到新希望六和、四川铁骑力士、广东温氏、禾丰集团、牧原集团等行业知名企业实习就业,鼓励学生为畜牧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