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吧

性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性吧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性吧» 性吧 动态» 【暑期实践育人】挖掘抗战时期迁入西安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弘扬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暑期实践育人】挖掘抗战时期迁入西安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弘扬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作者:赵星宇 单曾璟/文 李妍/图        发布日期:2025-07-22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星火寻迹”实践团队走进西北大学(抗战时期西北联合大学旧址)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史料为镜,探寻抗战烽火中青年学子“教育救国”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注入厚重历史底蕴。

烽火课堂:知识报国的信仰之光.png

烽火课堂:知识报国的信仰之光

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西北联大的课堂从未熄灭。实践团队在泛黄的档案记载着这样的画面:防空洞内,学生借油灯微光研读《抗战建国纲领》;敌机掠过间隙,教授在黑板上推导弹道轨迹公式。“贷金制度保障了流亡学生的温饱,但支撑他们的是‘科学救国’的信念。”带队老师沈茂鹏指着一份1943年的课程表说,“国文、通史筑牢文化根基,物理、化学培养军工人才——教育在这里是真正的‘武器’,在迁校的途中不忘学习,广大爱国青年逐步成长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西北联大力争培养能实干救国的人才,青年学子也以 “不怕吃苦” 的韧劲坚守课堂。”参观时,我们透过一份份数据看到知识青年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从军运动,广大大中学生参军组建青年军,补充中国远征军兵力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彰显着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

行动宣言:从校训到战场的青春接力.png

行动宣言:从校训到战场的青春接力

“公诚勤朴”的校训在战火中化为行动,青年学子的爱国与进步,在行动中熠熠生辉。230 名学生报名加入青年远征军,用理化知识支援军事技术;“抗敌后援会” 下乡宣讲,义卖募捐支援前线。他们自制体育器材强身健体,在艰苦中锤炼意志,将 “公诚勤朴” 的校训化为救国力量。这种在烽火中坚守教育、西迁办学的壮举,正是西迁精神的雏形 ——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不畏艰难播撒教育火种。

延安星火:追寻真理的青春远征.png

延安星火:追寻真理的青春远征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狭小的阁楼里,团队发现了一组震撼数据:抗战期间,2万余名青年由此奔赴延安,其中大学生占比超三成。他们放弃优渥生活,徒步穿越封锁线,只因相信延安窑洞里有中国的未来。团队成员李妍触摸着墙上的标语“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轻声读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他们与西北联大师生共同诠释:爱国从不是空谈,而是课堂上的苦读、实践中的担当。

时代启示:红色基因的当代解码.png

时代启示:红色基因的当代解码

“抗战青年回答了我们‘为谁而学’的根本问题。”团队教师沈茂鹏在总结会上强调,“今天的实验室就是我们的‘防空洞’,乡村振兴就是新的‘远征军’战场。”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需以“西迁精神”为锚点,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科研中攻克“卡脖子”技术,在基层一线践行“请党放心”,让“国家至上”的信念从历史照进现实。

抗战教育的本质,是铸就一群“知中国、救中国”的青年。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更需以史为炬:青年何以立志?立志在何处?答案或许就藏在西北联大的煤油灯下、延安行军路的脚印里——青春之价值,永远在与祖国同频共振中绽放。

性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