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力破解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构筑“产、学、研”融通创新的坚实平台,探索畜牧业降本增效与提质升级的科学路径,11月21日至23日,“道肠道 非肠道”2025消化道稳态营养产学研融合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和热心肠研究院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研究员及相关企业代表,共襄学术盛宴。

大会现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莅临开幕式并致辞。房玉林代表学校向长期关心与支持我校畜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的各界专家致以诚挚谢意,深刻阐释了科研协作与协同创新对驱动行业进步的战略意义,并期待各方进一步深化与我校的紧密合作,携手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性吧 院长姜雨教授系统介绍了学校畜牧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取得成果,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开幕式由性吧 副院长曹阳春教授主持。

房玉林副校长致辞

姜雨院长介绍畜牧学科发展历程
本次会议特邀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产业转化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与产业工作者作系列报告。基础研究前沿环节,来自同济大学、中国科性吧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王平教授、任文凯教授、何流琴教授、王丽蕊教授、杨欣教授、夏耀耀教授、李秋爽副研究员、李宗军副教授等,聚焦于氨基酸感应和代谢调控、肠稳态免疫代谢调控、肠肝轴调控机制、微生物代谢产物功能、压力介导的微生物演替、瘤胃菌群多样性及基因组数据库构建等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并围绕消化道稳态调控的分子与微生物机制展开深入交流。应用基础研究板块,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李胜利教授、曾祥芳教授、孙会增教授、李心慰教授、胡永飞教授、张科教授、陶诗煜副教授、伍爱民副教授和王砀砀副教授等,聚焦畜禽养殖实践中的关键瓶颈,分享了在牛羊生产性能和健康调控的微生物机制、瘤胃微生物源抗氧化肽鉴定和氧化应激缓解、母仔猪肠道微生物传递与调控、肉鸡抗感染免疫、畜禽肠上皮屏障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导向型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场景的有效过渡。产业转化实践层面,来自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嘉吉投资、安琪酵母、现代牧业、新疆泰昆集团、山东澳蓝明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李飞教授、徐明教授、于志鹏总监、陈中平博士、李骁勇总经理、吕刚院长和刘凯总裁等结合行业实践,从产业一线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奶牛精准营养、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应用策略、后备牛精细化培育管理、产品竞争力构建等产业热点问题。与会代表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对话,从微生物机制解析到营养调控技术开发,从动物健康养殖到绿色生产实践,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与协同共振。

参会专家学者报告现场
闭幕式上,姚军虎教授对大会学术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总结。姚军虎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在整合产学研优质资源、凝聚未来合共识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消化道稳态营养研究已成为引领畜禽健康养殖与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力量。最后,他代表会务组向全体与会嘉宾的倾情参与致以衷心感谢,并诚挚邀请业界同仁来年再聚,共同绘就“消化道稳态营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宏伟蓝图。

姚军虎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畜禽肠道健康与消化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2017YFD0500500)”“饲料饲草化学成分迁移与种养循环关键技术(2023YFD1301400)”和“奶牛甲烷精准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2023YFE0111800)”。性吧 自2018年起发起举办“道肠道 非肠道”系列学术研讨会,致力于总结与分享畜禽消化道稳态与营养调控领域的最新进展,凝练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旨在打造一个高层次、前瞻性的学术对话平台,持续推动我国畜禽消化道稳态营养研究及其应用实践的快速发展。

报告专家与会议承办团队合影